English

文学史的新开拓

2001-04-1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祖家专 我有话说

尚学锋、过常宝、郭英德合著的《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》近日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,此书堪称古代文学研究中一部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。近年来,接受史正在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。这是因为,接受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文学史不仅是作品的生产史,同时也是接受史、效应史。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接受行为、接受意识以及不同作品的具体接受状况,对于深化文学史的研究,意义十分重要。但是综合性的古典文学接受史著作,目前尚无先例。本书的问世,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。

作为“九五”期间国家社科规划的课题,此书选题新颖、视野开阔、理论性强。作者爬罗剔抉大量文学史资料,———从新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,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不同类型的文学接受行为的发生、发展、演变的过程及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,既理清了“史”的线索,又把握了“论”的重点。在此基础上,书中着重探讨了各时代的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关系,总结了各时代的接受理论。用这种接受理论的观点来看中国文学,大大开阔了学术视野,发掘了许多过去没有充分认识的文学现象,解决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。

注重揭示各时代的政治情势、文化氛围、物质生活以及种种其他因素与文学接受风气的关系,是本书的一大特色。作者常常不囿于传统的说法,以敏锐的目光、新颖的角度阐发己见。例如论及清代对宋诗的崇尚时,作者就跳出传统的唐宋诗之争的圈子,联系清初文人的民族情感,指出:“满清民族入主中原,使汉族士人很自然地联想到400年前被蒙元所灭的宋朝。……因此清人对宋诗的重新发现与高度揄扬,就不仅仅是提倡一种与唐诗相对立的诗学范式,而是隐含着对故国旧君的深情眷恋和对亡国遭遇的同病相怜。他们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,去珍惜历史上同样被异族征服的王朝所留下的文化遗产。”“清人是以对宋诗的审美态度,置换他们心中澎湃的故国之情和兴亡之感的。就一个时代的文坛风气而言,文学接受的趋向决不仅止表现出艺术的审美选择,更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。”和传统的观点相比,这样的分析显然更全面,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文化目光。

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。作者广泛借鉴了从国外传入的接受美学、阐释学、文艺社会学、传播学等理论,将它们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,同时也注意运用将传统典籍与新出土文物相印证的“二重实证法”。运用这些方法分析问题,书中新见迭出,例如对创作意识、风气、流派、典范等方面的论述,都颇有新意。书中资料翔实,学风严谨,言之有物。如先秦一章的扼要明密,魏晋南北朝一章的充实精到,唐宋两章的详密细致,明清两章的深入丰富,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这部著作开辟了文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,它不仅将有力地推动古代文学史的研究,也将为当代的古典文学接受提供有益的借鉴,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(《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》,尚学锋等著,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